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德育园地】>【班主任园地
教师亟须完善专业发展的“四种知识”
  [2023-09-19 10:02]  浏览次数:1361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23-08-16 作者:杨雷

教师专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只要拥有知识的人都可以做教师”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在通往教师专业化的快车道上,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都要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教师从四个方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通识性知识:教师专业成长的庞大根系。通识性知识主要指教师的文化基础和文化视野,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有关知识和理论。这种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性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庞大根系。

尽管当下学科细分越来越明显,但“跨学科教学”成为2022年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适当打破专业壁垒:不管是不是语文教师,我们身上都应该有一些书卷气,有一点诗意,有一点人文情怀;不管是不是理科教师,我们至少对于影响人类的科学进程有所了解;不管是不是历史、思政教师,我们都应该在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思想成果中穿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的这段话尤需新时代的教师记取。

本体性知识:在本学科领域成为行家里手。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尽管接受正规师范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已经比较完备,但仅仅从知识授受来说,对于学生所需要的“一碗水”,大多数教师拥有的“一桶水”是否足量?其“水质”如何?仍需要每一个教师进行自我审视。而且,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教师要想在本学科领域成为行家里手,需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条件性知识:帮助教师从“低头拉车”到“抬头看路”。条件性知识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进行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

这部分知识很多教师是“先天”不足、“后天”不重视。我国不少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对条件性知识的教学重视不够,各专业院系所学的师范专业公共课,只有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而且不少教材知识结构陈旧。师范生从教之后,很多人只忙于“低头拉车”,顾不上“抬头看路”,教育理论更成了“无用的空谈”。

教育实践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必然产生对教育理论的需求,只是这种需求对一些教师来说并不自知。当“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临——读到一部教育经典著作,接触一个理论根底深厚的名师,有的教师便会有了顿悟,甚至教育人生因此而发生转折。

新时代的教师,必然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这是一个自我启蒙、再启蒙的过程。让我们记住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如果教师并不感到自己是与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乌申斯基、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伟大教育家的精神息息相通的,那是怎么也算不得一个优秀的教师。”

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化最具标志性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知识,是教师内心真正信奉、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实践性知识通常呈现内隐状态,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呈现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行动中。教学机智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主体,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事件发生的瞬间作出迅速决定的智慧。这种智慧很难由别人教会,也很难从书本中获得,而是在长期亲历教育现场中慢慢积累、历练形成。

实践性知识也是教师独有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化、旁人无可替代的最具标志性的知识。北京大学教授陈向明说:“粗略而言,教师所拥有的一般文化知识与其他文化人类似,所拥有的学科知识与学科专家类似,所拥有的教育学知识与教育理论工作者类似,他们的长处在于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而对这一长处认可与否或认可程度的大小,对教师群体社会地位和功能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就是‘即席创作’。”(教育学者马克斯·范梅南语)面对一个个鲜活、不断成长变化的生命,让我们在教育现场不断积累实践性知识,并为拥有这样的知识而感到自豪。

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三块“桶板”,任何一块有短板,都会成为专业发展的绊脚石。而实践性知识是“箍桶”的“铁条”,这三块“桶板”只有通过“铁条”的整合才能内化为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前三个方面的知识归根结底是为实践性知识服务的,最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用专业赢得尊严。以研究的心态做教师,把教育与研究融为一体,才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系河南教育报刊社)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28294人次 日均访问:20554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20549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