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教学教研】>【教育文摘
教育焦虑的根源在于对教育本质的认知偏差
  [2021-06-08 08:53]  浏览次数:1924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教育焦虑的根源在于对教育本质的认知偏差  

来源:文汇报 2021-06-02 作者:张逸中

不久前和上海某知名学校的老师交流,他向我抱怨,每天放学时看到家长在学校门口等着接孩子,他们一直在“切磋”教育——谁去参加了什么比赛、学了什么课程,去哪里上课,谈到后来就变成了互相焦虑地问“怎么办”。这位老师说:“其实我很想对这些家长说,在信息越来越丰富的当下,更多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不要聚焦身边那些成功或不成功的孩子,那只会让你更焦虑,对孩子的成长毫无裨益。”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总会遇到学生家长的抱怨: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着他们,身边的各种信息无不让人感到,如果不这样或那样,如果不去给孩子争取什么,就会给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至少要和孩子同班同学的家长去做一些一样的事情才能缓解焦虑。      

那些密集的、真假莫辨的信息让我们家长、学生有意无意地加快了竞争的步伐,甚至连一些教育工作者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时代变迁,教育开始升级,认知也该升级      

201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测试结果。

虽然我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共同取得全部3项科目(阅读、数学、科学)第一的好成绩,但在报告中有一项数据值得我们关注:中国孩子每周的学习时间高达57个小时,高于OECD的平均值44小时。这意味着孩子们的睡眠时间、课外体育锻炼时间、艺术科技素养培养时间会受到挤压。      

追求更好的教育,意味着人们在满足了基本需求后,期待更美好生活以及更理想教育的迫切愿望。其实,这完全可以成为全民教育认知升级的关键节点。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焦虑,我们父辈时代焦虑于获得稳定工作、获得生存机遇。父辈时代的焦虑又延伸到我们这一代人,然后我们这辈又把焦虑延伸到下一辈。实际上我们需要从更高的维度来看待这件事情。      

第一,每一位家长都要提醒自己,要有一种视野,看清教育原来到底是什么样的。      

很多时候,家长被蒙蔽了双眼,由于信息时代信息获取的能力及效率大幅提升,家长之间的交流,往往会使焦虑感从一点被无限放大。

很多人都知道剧场效应。其后果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更多,但是没有人获得本质上的改变。这就是典型的改变局部却无法改变全局。每一位家长身处其中,如果不能从更高维度来审视教育,就会进入认识的误区。

第二,我们要正确看待焦虑背后产生的原因。基础教育开始回归教育本质,这意味着过去唯分数论模式下的教育生态需要重新升级。      

过去的教育模式承载了我们个人、乃至家庭对生存和发展的追求。学习成绩甚至会影响一个家庭的命运,这种模式下,人们需要追求更多的教育资源以为人生之路谋求发展,这就会导致我们对于资源获取的紧迫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已经升级到追求个人幸福,追求全面素养发展。这背后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当吃饭等生存问题对于相当一部分人而言不再是焦虑的根源时,其实我们应该可以寻求更高的教育理想和生活理想,而教育焦虑恰恰是在这个过程中最可能得到释放和消解的。      

别被纷繁芜杂的信息蒙蔽双眼

作为家长,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当我们面对纷繁芜杂的教育信息时,需要仔细求证来源,区别和客观认识这些教育资源信息;更需要关注孩子成长和自身发展,客观看待自己孩子的成长,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教育资源,帮助其成长。

其实,客观盘点我们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大事,家长也许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缓解对教育的焦虑。      

首先,从教育的宏观系统层面可以看到国家在教育均衡、教育公平、增加教育资源上面的大量投入,包括各级各类新建公办学校、师资建设、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治理等等,这类措施在普通民众的感知方面会有滞后,甚至会不被理解,但是,从长远来看,达成更均衡、更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是我们对教育政策系统性目标的认识;      

其次,从教育认知层面,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更多地提倡关注教育的本质,破除对违反教育规律的教育形式和做法,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的终生幸福,从单一的升学目标转变成对孩子身心全面核心素养的培养;      

从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可以看出,过去填鸭式知识学习正逐渐转变成提升教育质量的各种新型学习及教育模式,例如PBL项目化学习、STEM科创课程,劳动教育、全面的综合实践课程等等。

家长和教师该做好戒断教育焦虑的心理准备      

去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等要求,上海市教委制定了《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众多举措都是希望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当全民教育认知升级了,焦虑自然会得到缓解,包括家长在内,更多人也都能更好地理解教育。      

同时,家长群体和教师群体对教育的期望和定位也应有新的认识,其中包括对教育焦虑“戒断”的心理准备。不焦虑并不意味着不要竞争,而是要区分什么是良性有益竞争,并且我们需要对未来充满自信、看得更远,从而避免低头走路结果撞电线杆的局面,脚踏实地也需要抬头看路。给孩子更快乐的童年、更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培养健全人格比获得更好的名次更为重要。      

当下的家长主体是70后、80后,他们伴随着国家发展的成长经历,应该完全能够理解过去学生时代特别在意的东西,尤其是对学习的理解,到成年后究竟有些什么影响,影响有多大。当我们想清楚了这一点,再来看待当下的教育,答案不言而喻。      

如果每一个人的内心真正需要什么是可以被唤醒的,那么正确地看待教育——把教育作为丰富一个人的生命的过程,而不是追求或者达成某一个世俗目标的过程,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迎来“质”的变化,理想的教育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也会真正改变每一个人的命运。(作者为上海STEM云中心主任)

六安市新安中学  ZWJ编辑
新安中学办公室  发布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13173人次 日均访问:20532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13180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